“二叉树”的奇幻之旅 – InfoQ采访心路历程

一直想写的2018年年终总结,直到今天,才有时间静下心来,好好想想一年来发生的点点滴滴,用“奇幻”来形容,真的一点不为过。经历的这些事,最大的感受,还是在心态的变化上,很长的一段时间,自己内心都比较平和,做事也比较轻松,效率比较高。不过话说回来,心态的调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,特别是身在职场,真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、反复、调整、再坚持的过程,会很难,但是只要坚持下来,带给自己的收益也会越来越大。

大概是12月初的时候,也是机缘巧合,华为云联合infoq的二叉树栏目,要做一次品牌宣传活动,需要相对比较了解技术的客户,聊一聊华为云的使用感受。刚好,我们前段时间,把主体的业务都迁移到了华为云,CTO就推荐我去做这次专访。专访的时间是定在了12月9号,我原本以为前一天晚上我会担心或者兴奋的睡不着觉,但是那天是我近一个月来睡的最踏实的一次,并且当天的采访环节,中间也基本没有卡壳,一遍就过了。反而是采访结束的当天晚上,我失眠了,但是失眠更多的是开心,如果说之前在心态方面的保持都是演习,那么这次真的就是真枪实弹了,并且还拿到了不错的成绩。

前段时间跟一个朋友聊天,他谈到自己工作上遇到的各种奇葩同事,工作上也各种的不配合,其实仔细想想,从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甚至是一生来看,有些事真的是小的不能再小了,绝大多数的人都只是生命里的一个过客,重要的是自己的经历、成长与感受。推荐给大家一本书《当下的力量》,这个在“我的书单”里也有列出来,当我们能把精力都专注在自己正在做的这件事情上的时候,我们就有无穷的力量。恐惧是源于未知,但是未知带来的不只有恐惧,会有更多的兴奋,我们能不断探索未知的兴奋。

2019年的展望,也没有什么特别的,该坚持的还是得继续坚持,像“健身”、“读书”、“平和的心态”,把他们养成一种习惯,成为身体的一部分,但同时也得允许自己偶尔“偷个懒”,有很多朋友做一些事坚持不下去的原因,就是没办法接受这种“暂停”。累的时候就好好给自己放个假,充分享受、放松,等恢复状态之后,继续坚持下去,根本不是问题。

如果真的要想象一下的话,周末就不要加那么多班了,星爷在接收鲁豫有约的采访时候,说“假如我可以再重来的话,我就不要那么忙了,干我喜欢干的事情。现在50多岁了,我发现很多事情都还没有好好地做过。”这么说不是让我们放弃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,而是这两者本身就不冲突,多做些喜欢的事情,出去旅旅游,看看这个多彩的世界,能提供给我们更多思考问题的角度,也给我们的人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。

最后,分享一下infoq采访的文字稿和视频:

背景类:

1 秒拍现在的业务体量大概有多大规模?单个页面的峰值和日常流量差距大概有多大?

目前我们每天的PV都上百亿,因为我们继承了很多微博自身的媒体属性,经常会有突发流量,导致并发瞬间能达到几十万,是日常并发的上百倍,并且这种突发情况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,有可能半夜某个明星发了个什么视频,就会来一大波流量。

2 秒拍近期的品牌升级动作,在业务方面有哪些体现?

我们公司是11年成立的,其实从刚成立时候,我们就会尝试各种各样有趣的玩法,包括我们之前做秒拍,小咖秀,打造短视频的品牌价值,到后来我们也在尝试很多的创新型项目,整个行业也都还在不段探索中。现在市面上的短视频APP有很多,不过同质化比较严重,单纯的依赖算法太过顺应人性,秒拍是人工筛选和算法结合的方式。公司希望借助这次品牌升级动作,不断优化业务和运营,帮助更多有价值、正能量和真正优质的内容被大众所看到。

3 秒拍为什么会选择云迁移?是之前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吗?

我们现在主体业务已经是部署在云上了,但整个技术体系,还是基于传统的虚拟机去承载的,前边我也提到,秒拍自身的这部分媒体属性,导致了不可避免的会经常遇到突发流量,相比与一直比较平稳的流量,这种对服务端的考验更高,核心关注点还是在怎么保障在这种时刻用户都能得到良好的体验。另一方面,由于云平台本身的一些不可抗力因素,不能保证百分百的高可用,怎么降低单点依赖的风险,也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。

4 在云服务选型的时候有过哪些选择?秒拍最终选择华为云的原因是什么?

最开始接触华为云是在今年年初的时候,那个时候还没怎么听说过华为云,当时还比较惊讶,华为也开始做公有云了?后边我们了解到,华为这边的2012实验室,有业界非常前沿的个性化推荐算法需要数据验证,而我们线上有很多鲜活的数据需要更好的推给用户,双方基于开放合作的共识,慢慢达成了合作意向。再到后来我们的迁移,从最开始的双方互相都不熟悉,到彼此信任,并且合作也取得很多好的效果,这些都是一步步的信任积累起来的,我们信任彼此,所以我们选择彼此。

内容类:

5 云迁移其实是比较费劲儿的,会遇到很多系统或者应用的不兼容,那么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?

迁移实际上核心还是资源的迁移,怎么保证资源快速无缝的切换,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很难,所以中间就会涉及到权衡和取舍。我举个例子,就是我们有一个用户的粉丝数、关注数这样一块业务,本身这部分数据是存储在redis里,但是redis迁移只能通过快照,就是先要线上备份好,然后下载下来,在到华为云上做回放,那这个时间窗口的数据该怎么处理,如果要做到无缝,那就只能去改业务代码,做双写,但是就会涉及到后边该怎么维护这个东西。所以当时我们选择在凌晨低峰时段迁移,后续通过落到DB里的数据做统计恢复。

6 在迁移的过程中,华为云在技术方面给秒拍提供了哪些帮助呢?

其实从今年年初那会开始,华为这边就一直有一个团队在我们这作支撑,有时候我们开发的新功能还没来得及做性能测试,他们就会主动帮我们压测,并给出一些非常好的优化建议。包括后边我们决定要全量迁移到华为云的时候,因为涉及到很多细节都需要确认,他们这边甚至会深入到我们业务代码里,去帮我们评估细化整个迁移方案,并且做了很多的保障预案。

7 华为一向秉持服务至上的理念,那么在与华为云的合作中有哪些服务是比较印象深刻的吗?

华为这边一方面是技术上给了我们很多支撑,前边也有提到,另外一方面,他们的服务也从他们做事的态度上体现了出来。我记得当时是因为我们工位有限,所以他们就挤在了我们会议室办公,大夏天周末的时候还没有空调,刚好那个会议室还向阳,就条件非常艰苦,但是他们依然没有丝毫的松懈,这点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。

8 很多公司并不愿意把核心业务放在云端,那么秒拍是出于哪些考虑全盘交付给华为云的呢?

很多公司不愿意把核心业务放在云端,很大程度是因为考虑到数据本身的安全性,之所以有安全风险,是因为大多数的业务都构建在经典网络环境,所以其实还是建议使用VPC网络,结合合理的安全组和ACL来避免这些问题。从另一个角度考虑,因为我们产品本身的迭代速度非常快,很多需求需要快速响应上线,相比与我们从0到1开发一套完成的服务,直接使用云上已经非常稳定的服务是更好的选择。

9  迁移到华为云之后,对秒拍有哪些影响吗?技术上是否有所升级?

对我们业务上影响不大,但是运维方面从虚拟机过渡到了容器,有一定的学习成本,不过这些对技术人员来说都不算什么。包括我们最近也在推Devops的流程,比如持续集成、持续交付,目的是让开发和运维能更好的结合起来,提升团队的交付速度和快速迭代能力。

个人层面

10  在这次的合作中,针对个人和秒拍有哪些收获吗?

收获还挺多的,对我自己来讲是一次很好的跨出舒适区的历练,就像二叉树一样,不断的分叉,向上生长,才有了无限可能。对我们团队来讲,也完成了一次很好的技术体系迭代升级,技术体系的变革,本质上还是对用户负责,对用户体验负责。另外,我想强调的一点是,衡量一项合作最终的价值,一定是看对双方是不是都有很大的益处,对我们来说是,相信对华为云也是。

11 还记得当那年怎么加入秒拍的吗?这五年都经历了什么?有考虑过离开嘛?

我记得是13实习的时候就来了北京,当时觉得秒拍的办公环境挺高大上的,就进来了。头两年主要负责运营和产品的一些需求,打打辅助。差不多是15、16年的时候,我们经历了一系列大事件,像“冰桶挑战、小咖秀爆火”等等,我们站内的流量有了很大的增长,我这边就开始负责一些服务端的优化与重构,一直到17年的时候我来到我们的平台架构部,专门的去做这件事。我在秒拍这五年,做研发,做运维,做架构,都是在不断的提升和充实自己,并且我的几个领导在我成长的关键节点上都给予了足够多的支持,这点我也非常感激。关于离开这个话题,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有句话说的挺对的,如果你在这家公司因为某些问题发生了不去解决,而离开了这家公司,那么到下一家公司后你还会面对同样的问题。如果有一天,我离开了我们公司,那一定是因为我不能再为公司做出更多贡献。

12 你的人生践行的标准是什么?

一直以来我比较欣赏的一种做事态度,就是不忘初心,保持最开始做这件事的初衷,就像从事技术一样,不是因为他能给你带来什么,仅仅是因为你喜欢它,所以你愿意为了它而努力。另外我想分享的一点就是,把更多的精力专注在正在做的事情上,学会享受过程,遇到问题呢,也能够以一种喜悦、平和的心态面对,这样自己会轻松快乐很多。

推荐阅读 新秒拍的“云”端漫步:轻装上阵遇见华为云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